很多小伙伴感慨读不懂“申论题干里的潜台词”,所以常常出现“答不到点子上”的问题。这其实是既普遍又严重的问题,也是备考人会不会变成“资深门外汉”的关键问题。
还有“申论就是抄材料”“语文不好就学不会申论”“大作文有金句涨5分”等等刻板标签实在太多,被困扰不堪的小伙伴实在需要一个公考界“觉醒时代”的到来。
河北公务员考试网(www.hebeigwy.org)整理了几个刻板问题,逐一来给大家详解一下,帮你重新认识申论与申论学习。
1、申论就是抄材料吗?
很多小白的常见问题是,认为申论就是“材料的乾坤大挪移”,但却发现用“移花接木”的材料搬运打法常常失灵。
材料为王,的确是共识。但“梳理材料”≠“设计答案”,简单来说,“大挪移”是思考加工的过程,“提取+拼凑”≠好答案。
2、公考就是门槛测试?
说到公考,很多小伙伴认为是“带着镣铐跳舞”的申论和“挑战智商”的行测的组团考查,但却一直没明白公考到底考什么。
行测与申论虽是两张卷,但彼此不是割裂的。把“通识知识+统筹驾驭”的行测脑袋,用在“看得懂、理得清、列得明、写得好”的申论写作上,才是复合型人才。
但更重要的是,公考不仅是入门测试,更是职业能力的测试。
所以,备考的过程不是模块化、单一化的解题理解,学会串联与并联,就可以把书本越学越薄、越学越透。
3、阅读理解不是“话里有话”?
没有白给的申论材料,每一句都有用。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可能蕴含着很多“隐含信息”。
申论阅读,既要学会读懂“显台词”,也要读懂“潜台词”,还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解读。
比如“某地地广人稀”,可能隐含耕地资源禀赋差、土地利用率低、人口结构失衡等多种信息,如果第一步“看懂”都没做好,那么后面的答案覆盖点也难全面。
4、公文写作就是格式?
应用文写作是实战性最强,与机关公文贴合度最高的题目,因此特别考验“内行”指数。
很多小伙伴常常忽略了应用文的提分作用,作为有现实文样的题型,答案也相对比较“有参考依据”,但格式是基本,内容还是最重要的。
框定材料不能加减取材范畴、限定字数就要统筹好各部分详略比例、规定文体就要按章成文不能跑偏。看着“循规蹈矩”的应用文,其实概念模糊的备考人最多。
5、勤奋就是多刷题
这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在追求“质效合一”的当下,高标准的判卷从来不认可“低质量的勤奋”。
知识迁移有三个阶段,即组织串联、提取应用和取用自动化。当备考人学会了把知识与原理叠加在一起,那么就好像熟练驾驶一样,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动作,融会贯通也就打通了知识壁垒。
6、大作文就是模板+金句?
很多理科的小伙伴总认为,大作文是给语文好的人准备的。其实,现实考情下,遭遇文理PK时,语感好、逻辑强的选手赢面更大,跟文理无关。
大作文作为申论考试题型,不是“赛诗会”也不是“理论研讨”,更多的是考察“根据材料去调动知识储备、展现逻辑分析能力”。
金句只能是恰到好处的点缀和总结,结构和逻辑才是文章基本骨相。模板带来的捷径的坑,需要更多精力去填补。从收益比的角度看,不适合精明的备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