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命题通常是结合时政热点,因此要对热点素材有一定的积累,大家也可以在申论写作中适当引用热点素材进行论证。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十大申论热点话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来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的层面来讲,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从公民的层面来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申论中常用的规范表达:
近年来,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用于背景的交代中,也就是文章开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要求、措施,怎么做,在具体的论证中,注意体现出手段,比如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二、美丽中国
1. 什么是美丽中国?
是一个执政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 常用规范表达
……(举措、办法),达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伟大目标。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实现……而努力奋斗(经典的结尾段)
三、中国梦
1. 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个人的梦。所以,涉及到3大维度: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 常用规范表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基本知识普及:
18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达成目标的时间:2020年前。所以,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2. 常用规范表达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可以用于文章开始的背景交代。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要求或措施概括)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五、乡村振兴
1.相关考情:
2018年省考中多个省市的申论就考到了乡村振兴。
2. 为什么要乡村振兴?
从主要矛盾的角度而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国家的建设而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讲,“三农”问题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农民依然不富裕,农村存在凋敝,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3. 常用规范表达
……(措施,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只要我们……(概括做法),就一定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伟大目标。
六、十三五规划
1.“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知识
从字义上来理解,就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从时间上来理解,是2016年到2020年。
2. 从国家层面:
“十三五规划”目的在于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施政的重要依据。
3. 常用规范表达
回顾近年的工作,“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七、以人民为中心
1.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知识
“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说是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深化。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以人民为中心”做了深入阐述。一言以蔽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2.与之相似的名言警句、知识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
3. 常用规范表达:
……(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要做的事,可以是文章的观点),让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表结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事情、观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八、新时代
1.怎么理解“新时代”?
19大报告指出,我们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呢?
A: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选择:既加快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
2. 常用规范表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
我们应......(重申观点)。
经过......,我们步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是长期奋斗的结果。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九、人类命运共同体
1.怎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世界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谋求共同发展。
一句话概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求同存异,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2. 常用规范句式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
在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议题时,可在最后升华主题的时候适当的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健康中国
1.健康中国怎么理解?
十九大报告中也正式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实现健康中国,必须:
将人民的健康放到优先的地位,视为整个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化健康理念的普及,引导民众、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应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为人民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2. 常用规范句式
推进……(健康中国),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国家必将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