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公告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待遇水平不降
http://www.hebeigwy.org 2015-0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19日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统筹,不会“稀释”现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池,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水平也不会降低。
在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胡晓义还表示,在目前现收现付、部分积累,即代际赡养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模式下,改革不需财政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承诺改革后待遇水平不降低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并轨”后,是否会“稀释”现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池,胡晓义再次明确表示“不会”。
根据《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口3.4亿,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将建立一个新的“资金池”。
胡晓义表示,做出这一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的供款渠道主要是财政资金的供给,所以各级财政还是要负重要责任;二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扶养比(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比例)比企业高。统计显示,目前企业的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比例关系大致是3:1,而事业单位大概是2.5:1,机关更低大概是2:1。
“考虑到抚养比的不平衡,更不应该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混用。”胡晓义说,“不会出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吃’企业结存基金的情况,大家不必有这种担心。”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一设计有利于明确各级财政责任,并且可以避免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不利影响。“
褚福灵说:”从筹资方面看,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由单位保障走向了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障。由单位和个人缴费、并与待遇相关的社会保险筹资机制,将使社保基金保障更加稳定,有利于保证员工待遇的可持续性。“
此外,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水平是否会下降也是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胡晓义回应称,从政策设计上考虑,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有所提升。
”至少我有这样的信心,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况,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胡晓义表示,针对过于复杂的情况,改革设计了过渡期的措施,过渡期内实行原来的计发办法和现在的计发办法比照,保低限高,可以保障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原则是‘增量改革’,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就大多数人来讲或者绝大多数来讲,待遇水平是不会降低的“。
改革的另一大益处,是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发放。胡晓义认为,目前没有哪个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是被拖欠的,但确有个别基层的事业单位,由于自己负担退休人员退休费就不能保证发放,出现拖欠。此外,由于待遇确定划档比较粗,不能充分体现工作人员职业生涯的贡献。改革为这类问题提供了逐步解决的可能。
释疑现收现付制度下无需筹措大额资金
根据《决定》,改革后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
不过,机关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3000多万人,退休人员1500多万,资金池的建立、缴费的筹措是否可能成为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对此胡晓义解释称,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不需要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
”通过多年改革已经摸索出可行的路径,就是把集中的问题分散来处理,用时间的推移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胡晓义表示,如果要同时筹措1500多万人的养老保险基金,还要筹措单位缴费、个人缴费,显然这两块相加,负担非常重。但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也就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所以实际上不完全是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不过,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对任何制度都没有例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空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有研究机构曾测算未来支付缺口高达数万亿元。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负担也必然越来越重。对于制度的可持续性,胡晓义认为,这需要做长期的制度安排,但就现实财政能力而言,完全可以安排好现在的在职职工缴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目前,财务安排上不存在问题,对长远的资金平衡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
此外,要解决老龄化高峰期的财务平衡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进行结存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使未来养老保险的财务基础更加雄厚。胡晓义表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各方面的意见已经收集得相当广泛。所以,这个问题有可能尽早地提出一个具体方案,供中央决策。“
转变事业单位养老资金筹措改为社会保障
改革前,各地各类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模式复杂多样。针对一些自收自支单位的资金保障问题,胡晓义表示,养老资金的筹措由单位保障转为社会保障,有利于平滑财务负担。
”目前各个单位差异很大,有的事业单位的抚养比非常高,比如老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很多,现在不堪重负。参加改革以后只要单位按照20%缴费、个人按照8%缴费,责任就尽到了,这些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实际上减轻了负担。当然也有一些新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很少,原来光供养这几个退休人员花不了多少钱,但是现在按照20%加8%缴费,一看拿出来的钱就比原来只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费要多,会增加现实的负担。“胡晓义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制度抚养比会不断提高,改革就单位本身而言是纵向的财务平衡,对全社会而言是横向的财务平衡,实际上是为将来所有单位平衡这种负担打下了制度基础。
胡晓义解释称,原来的制度模式是单位保障模式。单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员,现在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安排。每个单位不管人多人少,都按照同样标准交钱,然后形成一个基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待遇。这样单位退休抚养比不平衡就被分散掉了,这是改革,就是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此外,对于职业年金的资金来源如何确定,胡晓义明确,职业年金的供款渠道只有财政,是唯一的供款渠道,不允许机关自筹自支搞小金库。为了实现未来的制度间公平,关键引导企业年金更快的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职工不但有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而且有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障。
近年来,为了鼓励企业年金发展,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根据2014年1月1日开始施行企业年金的有关新规定,个人缴费部分延交个人所得税、投资收益进入到个人账户的部分也延交个人所得税。”这都是一些积极的信号。当然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为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显然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才能够更早更快地为企业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经济实力差的可能没法考虑。“胡晓义说。
在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胡晓义还表示,在目前现收现付、部分积累,即代际赡养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模式下,改革不需财政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承诺改革后待遇水平不降低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并轨”后,是否会“稀释”现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池,胡晓义再次明确表示“不会”。
根据《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口3.4亿,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将建立一个新的“资金池”。
胡晓义表示,做出这一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的供款渠道主要是财政资金的供给,所以各级财政还是要负重要责任;二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扶养比(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比例)比企业高。统计显示,目前企业的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比例关系大致是3:1,而事业单位大概是2.5:1,机关更低大概是2:1。
“考虑到抚养比的不平衡,更不应该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混用。”胡晓义说,“不会出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吃’企业结存基金的情况,大家不必有这种担心。”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一设计有利于明确各级财政责任,并且可以避免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不利影响。“
褚福灵说:”从筹资方面看,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由单位保障走向了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障。由单位和个人缴费、并与待遇相关的社会保险筹资机制,将使社保基金保障更加稳定,有利于保证员工待遇的可持续性。“
此外,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水平是否会下降也是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胡晓义回应称,从政策设计上考虑,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有所提升。
”至少我有这样的信心,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况,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胡晓义表示,针对过于复杂的情况,改革设计了过渡期的措施,过渡期内实行原来的计发办法和现在的计发办法比照,保低限高,可以保障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原则是‘增量改革’,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就大多数人来讲或者绝大多数来讲,待遇水平是不会降低的“。
改革的另一大益处,是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发放。胡晓义认为,目前没有哪个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是被拖欠的,但确有个别基层的事业单位,由于自己负担退休人员退休费就不能保证发放,出现拖欠。此外,由于待遇确定划档比较粗,不能充分体现工作人员职业生涯的贡献。改革为这类问题提供了逐步解决的可能。
释疑现收现付制度下无需筹措大额资金
根据《决定》,改革后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
不过,机关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3000多万人,退休人员1500多万,资金池的建立、缴费的筹措是否可能成为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对此胡晓义解释称,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不需要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
”通过多年改革已经摸索出可行的路径,就是把集中的问题分散来处理,用时间的推移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胡晓义表示,如果要同时筹措1500多万人的养老保险基金,还要筹措单位缴费、个人缴费,显然这两块相加,负担非常重。但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也就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所以实际上不完全是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不过,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对任何制度都没有例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空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有研究机构曾测算未来支付缺口高达数万亿元。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负担也必然越来越重。对于制度的可持续性,胡晓义认为,这需要做长期的制度安排,但就现实财政能力而言,完全可以安排好现在的在职职工缴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目前,财务安排上不存在问题,对长远的资金平衡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
此外,要解决老龄化高峰期的财务平衡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进行结存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使未来养老保险的财务基础更加雄厚。胡晓义表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各方面的意见已经收集得相当广泛。所以,这个问题有可能尽早地提出一个具体方案,供中央决策。“
转变事业单位养老资金筹措改为社会保障
改革前,各地各类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模式复杂多样。针对一些自收自支单位的资金保障问题,胡晓义表示,养老资金的筹措由单位保障转为社会保障,有利于平滑财务负担。
”目前各个单位差异很大,有的事业单位的抚养比非常高,比如老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很多,现在不堪重负。参加改革以后只要单位按照20%缴费、个人按照8%缴费,责任就尽到了,这些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实际上减轻了负担。当然也有一些新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很少,原来光供养这几个退休人员花不了多少钱,但是现在按照20%加8%缴费,一看拿出来的钱就比原来只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费要多,会增加现实的负担。“胡晓义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制度抚养比会不断提高,改革就单位本身而言是纵向的财务平衡,对全社会而言是横向的财务平衡,实际上是为将来所有单位平衡这种负担打下了制度基础。
胡晓义解释称,原来的制度模式是单位保障模式。单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员,现在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安排。每个单位不管人多人少,都按照同样标准交钱,然后形成一个基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待遇。这样单位退休抚养比不平衡就被分散掉了,这是改革,就是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此外,对于职业年金的资金来源如何确定,胡晓义明确,职业年金的供款渠道只有财政,是唯一的供款渠道,不允许机关自筹自支搞小金库。为了实现未来的制度间公平,关键引导企业年金更快的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职工不但有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而且有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障。
近年来,为了鼓励企业年金发展,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根据2014年1月1日开始施行企业年金的有关新规定,个人缴费部分延交个人所得税、投资收益进入到个人账户的部分也延交个人所得税。”这都是一些积极的信号。当然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为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显然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才能够更早更快地为企业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经济实力差的可能没法考虑。“胡晓义说。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