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多优秀人才仅因在招聘面试过程中的小小失误就失去了良好的工作机会。尽管面试形式多种多样,主考官的提问五花八门,目前尚无万无一失的应试方法可供应聘者借鉴,但以下要点可以使应聘者提高应试能力,提高成功率。
这段话可推知下面的内容是关于( )。
A.在应聘中主考官提问的各式问题 B.各种各样的面试形式
C.一些可供借鉴的应试要点 D.优秀人才在招聘中失败的原因
2.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候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对这段文字中紫藤萝瀑布对作者的影响,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它带去了压在作者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B.它带来了作者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C.它使作者沉浸在繁密的花朵的光辉 D.它梦幻般唤起作者十多年前的记忆
3.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连城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是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
以上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 )。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战国人是不会以鲁国《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在百部以上
4.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声挑战。在这个“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年代,林老师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教师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
这段话中作者的核心观点是( )。
A.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中可培养出优精尖的人才
B.热爱民族文化、关心时代社会的医生、工程师、中学教师等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
C.音乐家、世界乒乓球冠军或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只是一些特例
D.培养的人才应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具备实用技能
5.你看,正是因为它硬,常常用作高级研磨切割材料;也是因为它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刚石就更有用武之地了,许多尖端科学向它伸出了乞求的手。据目前所知,金刚石已被用作原子能工业上的高温半导体器件和散热片。可以预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根据以上文字,可以推出表述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B.所有尖端科学都向金刚石伸出了乞求的手
C.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刚石现有价值将大幅度提升
D.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会越来越广
河北公务员网http://www.hebeigwy.org参考答案解析
1.C【解析】从“但以下要点可以使应聘者提高应试能力,提高成功率”可以推知下面的内容一定是围绕一些可供借鉴的应试要点展开的。故答案为C。
2.D【解析】A、B、C三项在文中都有相应表述,很明显,只有D项在文段中不能看出。
3.C【解析】A项中“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是错的;B项中“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有误;D项中“会在百部以上”说法错误。文段开始就对“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质疑,后又引用他人的观点进一步证明有可能是非鲁国的《春秋》,故选C。
4.D【解析】从评价林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作者提倡培养的人才是那种首先具有独立人格,在此前提下具备实用技能的人才。“独立人格”的意思包含着“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D项是核心观点。
5.D【解析】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选项将文中的“许多”换成“所有”,属于范围的偷换;C在文中没有提及;D正确,虽然文段是将来时,但通读全段可以知道,可以推出金刚石的用途将会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