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备考指导(五):定义判断
随着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日益临近,很多考生已经进入了更为紧张的考试复习中,为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chinagwy.org/)
近期将加紧更新完题型备考指导系列。定义判断题在很多考生看来是很简单的题型,简单程度仅次于类比推理。但是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告诉我们,事实并
不完全如此,有不少定义判断题的答案往往是较难选择的,很容易做错。本文一是简要讲解定义判断题的复习误区和解题方法,二是对易错的试题类型进行介绍。
一、定义判断题的复习误区
由于定义判断题所给出的定义涵盖了法律、经济、社会、心理、管理等等非常广泛的专业领域,因此很多初次接触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很可能会迷惑于此,有可能
去搜集记忆很多专业领域的定义。再加上市面上有些不负责任的教材仍在按照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教材编写思路,长篇大论的介绍定义判断题选取的定义类型,严重
误导了考生。
而实际上,公务员考试的定义判断题考查的是从给定信息中挖掘关键点的能力,并不是考查专业定义。虽然题目本身给出的定义来自各个专业领域,但这些定义
都是特别浅显易懂的,同时题目的设置也决定了,即便你以前完全不了解该定义,也不会影响到解题。解答定义判断题,只需要从所给文字出发即可。
二、定义判断题的解题方法
(一)要点信息法
定义判断试题所给的定义是一个或多个句子,这些句子通常包含主体、客体、行为、目的、原因、条件、行为方式、结果等要点,这些要点往往就是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这在《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中有详细的讲解。在做题时,一般需要结合排除法,用这些要点信息逐个排除选项。
(二)同类排除法
定义判断试题都是单项选择题,如果有多个选项属于同一类,那么这些选项一般应当排除,而与它们不同类的选项则有可能是正确答案。注意,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谨慎,在初步确定答案后,必须将该答案代入到定义中进行验证。
(三)分类对照法
在一些定义判断题中,题干通过举例、列举等方式列出了定义在外延上包括的多种情形或类别。在判断选项时,我们应当将选项与这些情形或类别进行对照,只要选项符合其中的一种,就符合定义。
三、定义判断易错题例谈
定义判断题的陷阱设置有时候比较隐蔽,有时候考生即便感觉到了不对劲,但也未必能准确辨明。为此,本文从一本通中选取几道题目进行例谈。
【例1】(2014年国考真题)
红旗原则是指如果侵犯著作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服务商就不能装作看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适用红旗原则的情形是( )
A.未经用户许可,某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自动扫描,获取用户个人数据
B.甲某利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免费存储空间,非法经营盗版影视作品
C.乙某上传正在首播的某热门电视剧,并被网站编辑推荐到下载首页
D.丙某通过第三方在有下载功能的互联网电视上获取未经授权的节目
【解答】
B项,甲某作为网络服务使用者,非法经营盗版影视作品,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既已认定“非法”、“盗版”,则满足“显而易见”的条件,适用红旗原则。本题选B。
这道题很容易错选C项。有考生联系生活实际,认为既然是首播的热门电视剧,那么电视剧版权方自然不会允许网站私自盗播,C项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实
际上,C项的语言表述客观,并没有表明该网站的行为是否经过版权方的授权,也就不一定是侵权。联系生活实际,现在已经有电视剧的播出实现了网络和电视台同
步。
【点评】
做题时的确应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但一定不可主观推测,即便联系生活实际,也必须严谨。此外,也有考生错选D项。注意,D项是第三方“向用户提供未经授权节目的下载服务”这一行为侵犯了著作权,而非网络服务使用者丙某侵犯著作权。
【例2】(2014年国考真题)
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
A.将论题“中学生异性交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解答】
C项,“德国人很严谨”是根据对大部分德国人的印象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将其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显然是扩大了范围,只要举出“一个人是德国人,但并不严谨”的例子,就可以予以反驳,作这样的解释显然是有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因此属于扩大论题。本题选C。
这道题容易错选D项。“人性本善”与“没有人不是善的”看似意思相同,但实际上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人性“本来”、“最初”是“善”的,至于某个个
体最终是否还是“善”的则没有点明;而后者强调的是所有个体自始至终都是“善”的。由此可见,由于少了一个“本”字,导致D项的解释并非是对原论题的扩大
或缩小,而分明是“偷换论题”。
【点评】
定义判断题往往在细节上设置陷阱,务必要小心甄别,本题就是一例。
【例3】(2013年国考真题)
获致身份是指一个人经历某种公开的、具有竞争性的奋争或因具备某种特殊的本领而获得的社会地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符合获致身份说法的是( )
A.生子当如孙仲谋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解答】
A、C、D三项强调的都是世袭和血统,属同类选项,B项与它们不同,所以初步判断B项可能是正确答案,接下来需要对此进行验证。B项出自陈胜、吴广起
义的口号,结合历史背景可知,它以反问的形式明确提出,王侯将相的地位并非出自世袭和血统,通过奋争完全可以获得这样的社会地位,符合“获致身份”的定
义。
【点评】
由于是2013年的真题,所以本题现在已基本没有争议,答案趋于一致。但实际上,在当年这道题刚出现的时候,是有不少争议的。有考生主张A项,也有考
生主张C项。问题出在,考生大多钻入了牛角尖,纠结于“具备某种特殊的本领”这个要点。但实际上该要点前面是“或”,也就是说即便没有这个要点,也不代表
不符合定义,不能以此来排除选项。还有的考生对四个选项的理解有错误,对此,建议考生不要过分深究,容易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