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试题中心  >> 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
2012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Ⅱ模拟试题
http://www.hebeigwy.org       2012-09-14      来源:河北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2012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本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法制是相对于非法律性质的社会规范而言的,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B.法治往往与民主、人权相关联,而法制既可与民主、人权也可与专制、特权相联系

  C.法制主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法治则主要解决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D.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条件,法治是法制的实现和保障

  2.“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这一法律条文表述的是(    )。

  A.法律宗旨       B.法律规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原则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守法就是履行法律义务       B.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

  C.与守法相对的就是违法       D.公民要守法,政府更要守法

  4.某人对某办公软件解密,并制成光盘销售。他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

  A.民事责任                   B.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         D.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也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5.阶级对立社会的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    )。

  A.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

  C.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6.下列有关法律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法律原则具有稳定性

  B.法律原则是法律价值的基本承担者

  C.法律原则不具有强制的作用

  D.法律原则虽然较少,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7.在下列我国现行法律条款中,哪项不属于法律原则?(    )

  A.经批准的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上市交易

  B.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行安全生产

  C.票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8.法的调整对象是(    )。

  A.人的行为          B.法律关系

  C.法律体系          D.一定的社会关系

  9.对于法律事实分类正确的是(    )。

  A.法律事件和法律后果         B.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法律行为和法律制裁

  10.关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就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律渊源而言,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律渊源

  B.在我国,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除了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包括其他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后才能生效

  D.国际法不构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但是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

  12.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是(    )。

  A.行为能力           B.行动能力

  C.权力能力           D.权利能力

  13.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410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14.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法律规则可分为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公理性规则由法律原理构成,而政策性规则则是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制定

  B.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该规则属于命令性规则

  C.我国律师法规定: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该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

  D.我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该规则属于准用性规则

  15.对象效力是指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对什么样的人和组织有效。下列不属于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的是(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诚信原则

  16.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实行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

  A.1/5至1倍           B.1/3至1倍

  C.1/3至1/2         D.1/5至1/2

  17.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    )。

  A.确认社会各阶级的政治地位       B.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C.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集中体现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18.在我国,居民委员会是(    )。

  A.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组成

  B.由主任、副主任3至7人组成

  C.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至7人组成

  D.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至9人组成

  19.全国人大代表按照(    )组成代表团。

  A.民族    B.职业    C.选举单位     D.地域

  20.下列职位中,我国《宪法》没有规定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是(    )。

  A.国家主席            B.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1.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第一部人权宣言”的宪法性文件是(    )。

  A.1679年英国《人身保护法》      B.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C.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D.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22.有权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辞职申请的机关是(    )。

  A.该省人民代表大会               B.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选举该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       D.选举该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

  23.下列情形中,侵犯了公民宪法权利的是(    )。

  A.公民甲因精神病发作而未被选举委员会列入选民名单

  B.某报报道了副市长乙因嫖娼而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的新闻

  C.公安机关就某刑事案件要求电信部门提供公民丙的通讯记录

  D.某高校毕业生丁因身高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某分行的招聘条件而未被录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哪些规定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5.以下关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街道办事处均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属于国家机关的一部分,代表国家,具有强制力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有协助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构维护治安的义务

  D.一定意义上可以将基层群众自治性自治组织视为基层政权的派出机关

  2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关于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法律条文表述,正确的是(    )。

  A.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国家保障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任何人不得侵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27.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下列关于宪法附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应与一般条款相同

  B.附则是宪法的特定条款,因而仅对特定事项具有法律效力

  C.附则是宪法的临时条款,因而仅在特定的时限内具有法律效力

  D.附则是宪法的特别条款,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因而其法律效力高于宪法一般条款

  28.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    )。

  A.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政党制度

  29.下列职务中必须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B.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C.自治县县长                 D.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

  30.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下列哪一项职务可由特区非永久性居民担任?(    )

  A.行政长官                    B.政府主要官员

  C.立法会议员                  D.法院法官

  31.“一国两制”作为国家结构的一种形式是(    )。

  A.单一制

  B.复合制

  C.基本上是单一制,但具有复合制的某些特征

  D.基本上是复合制,但具有单一制的某些特征

  32.在清朝制定的各种“例”中,地位最重要的例为(    )。

  A.条例       B.则例       C.判例       D.成例

  33.将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改为大理寺的朝代是(    )。

  A.汉朝       B.晋朝       C.北齐       D.北周

  34.《法经》中规定“六禁”的篇目是(    )。

  A.贼法       B.盗法        C.具法        D.杂法

  35.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这种制度称为(    )。

  A.读鞫       B.乞鞫       C.录囚     D.举劾

  36.唐朝有关亲属相奸的内容规定在(    )。

  A.《名例律》     B.《户婚律》     C.《贼盗律》     D.《杂律》

  37.“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    )。

  A.东魏       B.西魏        C.曹魏       D.北魏

  38.宋朝的折杖法中,臀杖一共(    )。

  A.五等         B.十等       C.十五等       D.二十等

  39.有权对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作出的判例实施核定的机关是(    )。

  A.立法院                     B.司法院

  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D.国民大会

  40.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

  B.《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

  C.《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

  D.《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

  41.下列有关革命根据地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确立了参议会的政权组织形式

  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实行过二五减租的土地政策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在政权建设方面规定了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方针政策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提出了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42.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制定于北洋政府的(    )。

  A.直系军阀统治时期     B.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C.袁世凯统治时期       D.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43.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D.清末初步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

  44.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依据清代的会审制度,对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下列哪一项程序?(    )

  A.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       B.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

  C.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       D.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

  45.下列机构中,并未参与清末有关商事法律的起草和拟定的机构是(    )。

  A.修订法律馆        B.商部       C.礼学馆       D.度支部


      二、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46.“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B.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法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47.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每一位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负有法律责任

  B.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C.民事关系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因而民事责任通常不具有强制性

  D.开除党籍是一种典型的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48.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49.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50.下列规则中属于任意性规则的有(    )。

  A.《海域使用管理法》第6条规定: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B.《民办教育促进法》第7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C.《工会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D.《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5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成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追究法律责任,给予法律制裁,这说明(    )。

  A.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不是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总和的反映

  B.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不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反映

  C.阶级对立社会中,统治阶级内部的个别意志与其整体意志相抵触

  D.阶级对立社会中,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整体意志会舍弃个别成员的意志

  52.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    )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53.下列表述哪些可以成立?(    )

  A.司机白某在驾车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把车停在了标有“此处禁止停车,违者罚款100元”处,但白某最终没有受到处罚。此为运用辩证推理的结果

  B.在法的适用中,需要对“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一规定进行限制解释

  C.林某因他杀死亡,其与妻子的婚姻法律关系因此而终结。引起该婚姻关系终结的死亡事件属于法律事件

  D.已加入甲国国籍的原福建人沈某在乙国印制人民币假钞20万元,其行为是否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的空间效力问题

  54.下列有关法对人的效力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各国法律对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和作为公民权主体的人在效力规定上是相同的

  B.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

  C.中国法律中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

  D.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有一定差异

  55.关于法律发展、法律传统、法律现代化,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

  A.中国法律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

  B.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各民族法律的特殊性逐渐受到普遍关注,民族历史传统可能构成现实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

  C.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已失去了意义

  D.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56.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假定部分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

  B.行为模式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

  C.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

  D.法律规则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

  57.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权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委提出质询案的机构和人员有(    )。

  A.一个代表团

  B.3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C.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

  D.十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5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私有财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9.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有关人大代表的罢免和辞职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县人民代表应向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去代表职务的申请

  B.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要求

  C.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乡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对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要求

  D.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60.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A.律       B.廷行事     C.法律答问      D.决事比

      61.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2.下列有关清末商事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清末政府和北洋政府都实行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

  B.沈家本参与起草了《钦定大清商律》

  C.日本法学家参与了清末的商事立法活动

  D.《大清商律草案》分为总则、公司律、破产律、票据法和海船律五编

  63.关于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制颁始于《法经》,完结于《大清律集解》

  B.《永徽律疏》代表了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C.《大清现行刑律》是我国封建法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D.《元典章》首次开创了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体例


  三、简答题:第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6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社会作用的区别。

  65.简述宪法和宪政的关系。

  66.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四、分析题:第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6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首先表现为一国法律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其次它还说明法律只能确认和维护已经存在的现实经济关系,而不能作出超前的规定。”

  请运用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68.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刑事案件时,发现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一个地方性法规与宪法相抵触,于是报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是否采用该地方性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该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报请,下文作出决定,宣布该地方性法规无效并指令该省高级人民法院不予采用。高级人民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指令作出不采用该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请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

  (1)上述两级法院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为什么?

  (2)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做才符合宪法或者有关法律的规定?

  (3)具体结合上述案例说明我国对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

  69.《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诸谋杀制使,若本属府主、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流二千里;诸谋杀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诸部曲、奴婢谋杀主者,皆斩。”

  《唐律疏议?斗讼律》规定:“诸斗殴杀人者,绞;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误杀人者,减斗杀一等;诸以力共戏杀人者,减斗杀二等;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以其状,以赎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致;共举重物,力所不致;若乘高履危足跌及因击禽兽,以至杀伤之属,皆是)。”

  (1)该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2)请分析该段文字中不同的量刑情节。

  (3)该段文字折射出的意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第70小题,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70.试论司法权的性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D。解析:该条属于行政许可的合法原则,因此本题答案为D。

  3.【答案】A。解析:法的遵守,广义上即法的实施,狭义上则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A项表述片面,应选。

  4.【答案】D。解析: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4条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并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的;

  (二)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的;

  (三)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的;

  (四)故意删除或者改变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

  (五)转让或者许可他人行使著作权人的软件著作权的。

  因此本题答案为D。

  5.【答案】D。解析: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的第一个层次。国家意志也就是指掌握国家政权阶级的意志;法并非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是不可分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国家意志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它是法的第二层次的本质。经济以外的因素,如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等,对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也有影响,它们是法的本质的第三层次。法和这些因素在经济因素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

  6.【答案】C。解析: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性规范。它和法律规范一样,在适用时具有强制性。法律原则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其适用范围往往涉及整个法律部门,乃至整个法律体系,因而范围较广。

  7.【答案】A。解析:法律原则是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是法律规则的来源和基础。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基本区分是:规则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而原则是概括的、宏观的要求。题目中只有A选项是法律规则。

  8.【答案】D。解析: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关系是法的调整对象;每一部特定的法律规范都有特定的社会关系作为其调整的对象。

  9.【答案】C。解析: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依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同样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0.【答案】D。解析:内地的法律渊源以宪法为核心是正确的,但并非以行政法规为主,而是以法律为主,行政法规从属于法律。因此,选项A不成立。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狭义上使用,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此,选项B不成立。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并非“备案”后生效。因此,选项C不成立。国际法与国内法相对,是根据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进行区分的;而法律部门是根据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进行区分的。因此,国际法不构成我国的部门法。因此,选项D正确。

  11.【答案】C。解析: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它否定责任擅断、非法责罚等没有法律根据的行为,强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还否定和摒弃对行为人不利的溯及既往,强调“法不溯及既往”,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律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因此,答案为C。

  12.【答案】A。解析:行为能力,是指法律所承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13.【答案】C。解析: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按照解释的国家机关不同,正式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立法解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身就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问题进行的解释。该种解释具有全国的普遍适用性。本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就属于这类立法解释。故A项正确。根据我国《立法法》第47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可知B项正确。根据同样的道理可知D项正确。另一种立法解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界限或做补充规定,其权限只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权或相应的地方政权。司法解释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其解释的情形和效力与立法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C项认为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是错误的。

  14.【答案】C。解析:法律规则没有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之分,此种分类方法适用于对原则的划分。故A项错误。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B项中的规则不是命令性规则而是禁止性规则,即规定人们消极义务的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可见,C项中的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D项中规则不符合准用性规则的定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D。解析: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大体上有如下四类:

  (1)属人原则——以对象的国籍为标准,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和组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本国法的约束。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在本国境内的活动不受本国法的约束。

  (2)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法律对本国领域内的所有人和组织都具有约束力,不论他们是否具有本国国籍。本国人如果不在本国领域内,则不受本国法的约束。

  (3)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任何人和任何组织,不管他们是否具有本国的国籍,也不管他们是否在本国领域内,只要侵犯了本国的利益,就要受到本国法律的追究。

  (4)折衷原则——以属地原则为主,以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为补充的综合原则。

  16.【答案】D。解析:根据《选举法》第30条第2款的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大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故选D项。

  17.【答案】C。解析: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国家公权力划定了一个界限,避免受到国家公权力的侵害,也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其他各项也是宪法体现的价值,但不是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

  18.【答案】D。解析: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7条的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至9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故选D项。

  19.【答案】C。解析: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各代表团分别推选代表团的团长和副团长。因而可知,本题选C。

  20.【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第79条第3款的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排除A项。根据《宪法》第130条第2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排除B项。根据《宪法》第124条第2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排除C项。根据《宪法》第93条第4款的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但《宪法》并没有有关中央军委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故选D项。

  21.【答案】C。解析:《独立宣言》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中于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自己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因此被马克思称之为世界上“第一部人权宣言”,是宪政史上重要的历史文献,对美国宪法的产生和宪政体制的确立产生了直接影响。

  22.【答案】D。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5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选举他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因此答案D正确。

  23.【答案】D。解析:答案A符合《选举法》第26条第2款“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的规定;答案B符合《宪法》第4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和第27条第2款“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的规定;答案C符合《宪法》第40条“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规定;答案D该分行以身高为由不予录用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第33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侵犯了该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权利。

  24.【答案】A。解析: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应选A。

  25.【答案】C。解析: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8条第3款的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可知A选项错误,不选。《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B选项错误,不选。依照《宪法》第111条规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协助基层人民政府或者他的派出机构维护社会治安。所以C选项正确,当选。《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不是基层政权的派出机关。所以D选项错误,不选。

  26.【答案】B。解析:《宪法修正案(四)》第22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7.【答案】D。解析: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由于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也应该与宪法的一般条文相同,因此A项正确。同时其法律效力还有两大特点:一是特定性,即附则只对特定的条文或者事项适用,因此B项正确;二是临时性,即附则只对特定的时间或者情况适用,有时间限制,一旦时间届满或情况发生变化,其法律效力自然应当终止,因此C项正确。D项表述正好与A项相反,故为应选项。

  28.【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种民主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实现这种民主的形式。

  29.【答案】C。解析:根据《宪法》第114条的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言外之意,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由自治地区自治公民担任的职务仅为行政首长,而其他职务则不限于自治地区实行自治的民族公民。故选C项。

  30.【答案】D。解析:《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44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年满四十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二十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因此,A项错误。

  第61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官员由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十五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因此,B项错误。

  第67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但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其所占比例不得超过立法会全体议员的百分之二十。因此,C项错误。

  第88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的法官,根据当地法官和法律界及其他方面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

  综上,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31.【答案】A。解析:单一制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现代国家,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复合制有联邦和邦联两种。中国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因为香港的权力是中央赋予的,并不是其作为经济政治实体其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是单一制,中国也只有一部宪法一套法律系统,所以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32.【答案】B。解析:清朝继承明朝对律典采取律例合编的编纂方式,《大清律例》就是采用这种编纂体例。一般而言,清朝将制定的例附在律文之后,成为正式律典。清朝制定的例很多,但却没有“判例”这种提法。清朝的例有条例(如《西宁番子治罪条例》)、事例(如《光绪会典事例》)、成例(如《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则例(如《理藩院则例》、《都察院则例》、《钦定户部则例》)等。在各种例中,则例最多,地位也最重要。故选B项。

  33.【答案】C。解析:北齐时期正式设立大理寺,由廷尉扩大改称而成。

  34.【答案】D。解析:《法经》第五篇《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等。因此应选答案D。

  35.【答案】C。解析:“读鞫”是案件调查结束之后,审判官要对审理得出的违法犯罪过程与事实加以简明的归纳总结,并将其内容向被告宣读;“乞鞫”又叫复审,指读鞫之后,如果被告对宣读的内容没有异议,就将于判决后穿上赭衣,并将罪状或书其背;或张贴于都市,“使四方明知为恶之罚”。如果被告或其家属不服,可以要求重审,称为“乞鞫”。“录囚”是封建时代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罪囚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案件的一项制度。举劾是列举罪行、过失加以弹劾的制度。因此应选答案C。

  36.【答案】D。解析:唐律将有关强奸、和奸、亲属相奸等犯罪规定在唐律12篇中的《杂律》中。《名例律》属于《唐律》的总则,规定的是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户婚律》规定的是户籍管理、赋税征收、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如继承、七出、三不去等。《贼盗律》规定的是恶性杀人、伤人的法律。

  37.【答案】B。解析:“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西魏时期,当时编纂了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被称为《大统式》,该部“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它成为隋唐时期四种主要法律形式之一(律、令、格、式)。故选B项。

  38.【答案】B。解析:宋朝的折杖法中,臀杖一共十等,即将封建制五刑中的笞刑和杖刑分别折成五等臀刑,总计十等。故选B项。

  39.【答案】B。解析:判例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的一个重要层次就是由最高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判例和司法院大法官会议作出的解释例和决议。最高法院作出的判例,须报司法院核定,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故选B项。立法院是有名无实的“牌位”机关。排除A项。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是实权领导机关和控制立法权的机关,但并不过问司法事宜。排除C项。国民大会是国民党形式上的立法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排除D项。

  40.【答案】C。

  41.【答案】B。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确立了参议会的政权组织形式,并规定了“三三制”原则;在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时期,《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确立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并在《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中规定了要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为新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可见,A、C项表述错误。在抗日民主政权时期,《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了减租减息的政策,并在《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具体确定为二五减租。故B项表述正确。提出了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成立联合政府主张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而不是《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故D项表述错误。

  42.【答案】A。解析: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于1923年10月10日公布,系直系军阀统治时期曹锟为掩盖贿选总统丑名、继续维持军阀专政而授意炮制的。也称“贿选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

  43.【答案】C。解析:A、B、D均正确表达了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内容,C项错在清末在司法机关的改革方面,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44.【答案】B。解析:清代会审制度包括秋审、朝审和热审。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天(农历八月)举行得名。秋审审理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的斩、绞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热审是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举行而得名。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组成的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称为三司)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共同会审。故本题答案为B。

  45.【答案】C。解析:清末修订商事法律的过程中,参与起草或拟定商事法律的机构主要是修订法律馆和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和邮传部),此外,有关单行商事法规由各部门拟定,如《银行则例》由度支部拟定,《大小轮船公司注册给照章程》由邮传部拟定,等等。但礼学馆并未参与拟定商律。故选C项。

  二、多项选择题

  46.【答案】ABC。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是为了阐述法的本质,强调统治阶级虽然有权制定法律,但任何统治阶级都不得不服从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条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的本质、内容的根本因素。但不能认为法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47.【答案】ACD。解析: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选项A错误。法律责任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可以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选项B正确。民事责任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选项C错误。开除党籍属于党内处分,不属于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选项D错误。故选ACD。

  48.【答案】BCD。解析: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刘某因赌博欠吴某一万元,属于非法之债,不存在法律关系。所以A选项错误,不选。甲区警方的行为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在甲区警方和企业之间形成法律关系。故B选项正确,当选。何某擅自伪造身份证,被机场警方扣留。机场警方作为行政主体,与何某之间形成法律关系。所以C选项正确,当选。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与医院之间形成医疗方面的法律关系。所以D选项正确,当选。

  49.【答案】BCD。解析: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民法通则》规定,国家政策作为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选项D的含义可归结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50.【答案】CD。解析: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确定的范围和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在任意性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行为主体可以进行选择。

  51.【答案】ACD。解析: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反映,但不是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总和的反映。当个别意志与其整体意志相抵触时,为了维护其整体意志,统治阶级会舍弃个别成员的意志。

  52.【答案】ABC。解析: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因此D项可排除。法的移植以供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着共同性为前提,即二者受同一规律支配,互不排斥,可互相吸纳。法的移植应当考虑本国法与外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注意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同时法的移植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53.【答案】ABC。解析:A项,辩证推理,即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它的特点在于:不能以一个从前提到结论的单一连锁链的思维过程和证明模式得出结论。据此,A项表述正确;B项,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涵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做出比字面涵义为窄的解释。该规定的立法原意为“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显然,该条文规定的字面涵义要比立法原意宽,在适用中应作限制解释;C项,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法律行为可以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该选项中婚姻法律关系的终结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因此林某死亡属法律事件;D项错在其行为是否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对人的效力,而不是空间效力问题。

  54.【答案】CD。解析:对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包括个人和集体,即自然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作为公民权主体的人仅是公民。以刑法为例,对本国公民的效力与对外国人、无国籍人的效力是不同的。据此,选项A错误。

  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本国和本国公民的利益。据此,选项B错误。

  中国法律,如《刑法》第8条,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据此,选项C正确。

  以刑法为例,刑法对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的效力(地域管辖)和对中国领域外的外国人、无国籍人的效力(保护管辖或普遍管辖)是不同的。据此,选项D正确。

  55.【答案】ABD。解析:法的现代化有内发型和外源型两种,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属于后者,并且其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是自上而下的。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各民族法律的特殊性逐渐受到普遍关注,因此,民族历史传统可能构成现实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法律之间的移植变得频繁,各国法律呈现趋同的趋势,但是,差异依然存在并且非常重要,所以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56.【答案】BD。解析: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在立法实践中,通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明示人们的行为界限,分别以不同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形:(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的法律规则或其要素;(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因此,在实践中,法律规则的三要素在法律条文中,每个要素都有被省略的可能。因此,AC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即从逻辑的角度看法律规则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对法律规则的结构,目前学界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三要素说”和“两要素说”两种观点。“三要素说”认为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因此,D项是正确的。

  57.【答案】ABC。解析: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第16条的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l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故选A、B项。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第33条的规定,在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故选C项。注意:不要混淆提出质询案主体、提案权主体和提出罢免案主体的差异。

  58.【答案】ABD。解析:根据《宪法》第13条的规定,A、B、D项正确。私有财产受到必要限制是近代法向现代法转变的标志,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既不符合理论,也不符合实践。

  59.【答案】BD。解析:根据《选举法》第52条规定,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可知A项错误。第47条规定,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所以B项正确,C项错误。第50条规定,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故D项正确。

  60.【答案】ABC。解析: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廷行事、法律答问和封诊式五种。故选A项、B项和C项。决事比是汉朝的法律形式。

  61.【答案】ABCD。解析:隋、唐、宋、元都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明太祖朱元璋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从而结束了以御史台作为监察机关的历史。故备选项应全选。

  62.【答案】AC。解析:沈家本作为清末修律的主持者,主持制定了刑律、民律、诉讼律、组织法等各方面的部门法,但在商事法律的修订方面,除了商定《破产律》外,并未参与其他商事法律的修订。故B项错误。《大清商律草案》分为总则、商行为、公司律、票据法和海船律五编,但不包括破产方面的内容。故D项错误。

  63.【答案】BD。解析:A项错在: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制颁始于《法经》,完结于《大清律例》,而不是《大清律集解》。C项错在:《大清现行刑律》属于我国近代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封建法典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简答题

  64.【参考答案】

  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者的区别在于:

  (1)两者的考察基点不同。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性进行考察的,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的。

  (2)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法律的规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

  (3)两者的存在方式不同。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一切法所共同具有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法都具有规范作用;而法的社会作用的内容和目标则依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形成差别。

  (4)两者所处的层面不同。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手段,社会作用则是规范作用的目的,规范作用具有形式性和表象性,而社会作用则具有内容性和本质性。

  (5)两者发挥作用的前提不同。实现规范作用的前提是颁布法律,即把法律告诉人们,法律就能发挥规范作用;而实现社会作用的前提是法律被运用、被实施,通过人们的法律行为或产生一定的法律关系,从而实现其社会作用。前者是在静态中发生的,后者是在动态中发生的。

  65.【参考答案】

  宪法和宪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宪法与宪政互为基础和前提,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1)在世界宪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先有宪政实践,后有宪法文本的制定。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政是宪法规范与宪法实施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宪政指导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宪法是宪政理念的表现形式。

  (4)宪法是宪政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宪法就无所谓宪政。

  (5)宪政是宪法的生命,离开宪政的宪法就是一纸空文,宪法颁布实施之后,通过修改宪法文本来适应宪政理论的新发展和新情况。

  (6)宪法是静态意义的法律文本,宪政是动态性质的实践过程,或者说,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

  66.【参考答案】

  (1)颁布时间和历史地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日由参议院通过三读公布的宪法性文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2)主要内容:①明确宣示中华民国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制度。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③规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及应尽的义务。这些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表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标榜的民主精神。④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标榜的法治精神。

  (3)主要特点就是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具体而言:①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政治权力。②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③规定特别的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4)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公布施行,是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宪法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宪法文件,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四、分析题

  67.【参考答案】

  上述观点错误,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原理的片面理解。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是指它决定法律上层建筑的本质和价值取向,而不是决定法律制度的所有方面。

  (2)上层建筑有相对独立性,法律调整的形式,包括法律调整的专门手段、方法、技术和程序等许多内容是历代法律调整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与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形态没有直接联系。

  (3)一定社会中法律的内容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也受到其他因素,如地理、人口、环境等因素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指二者关系中最本质的规律性。法律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法律可以根据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指导并促进新的经济关系产生和发展。在改革时期和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法律的这种先导作用尤其明显。

  68.【参考答案】

  (1)上述两级法院的做法不妥之处有:第一,省高级人民法院不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是否采用该与宪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因为最高人民法院与高级人民法院之间是指导和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第二,省高级人民法院不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指令作出不采用该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最高人民法院无权决定在审理案件时是否采用地方性法规。因为,在我国,法院并不是违宪审查的主体,没有违宪审查权。根据宪法,负责对地方性法规进行违宪审查的机关有两个:一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另一个是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任何人民法院都没有违宪审查的权力。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侵犯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权力。

  (2)省人民法院的正确做法是:在审理案件时,如果发现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与宪法相抵触,应该暂时中止案件的审理,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省人民代表大会对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违宪审查,然后再根据审查结论对案件作出判决,而不能径直宣布地方性法规无效,不予采用。

  (3)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就本案例而言,第一,我国宪法虽然授权一定机关行使违宪审查的权力,但不具有专门性,这导致主体不明,责任不清,因而成立专门的违宪审查机关势在必行。第二,宪法和法律有关违宪审查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因此需要具体法律进一步贯彻,特别要加强程序建设。第三,司法审判中有关宪法的适用没有得到加强,这不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制止违宪行为的出现,因此,有必要加强宪法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的适用。

  69.【参考答案】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的“六杀”制度。所谓“六杀”,就是唐朝以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为根据,对杀人的行为所作的六种划分,包括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和戏杀。

  (2)唐朝“六杀”理论中,区分了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这种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原则最早起源于西周,经过秦、汉、魏、晋的发展,到唐朝不仅区分了故意和过失,还发展了对杀人罪的区分,从而形成“六杀”理论。对于谋杀,处徒3年,造成伤害的,处绞刑,造成死亡的,处斩刑,若谋杀的对象是官员的,流二千里,对于婢幼谋杀尊长、以贱谋杀贵的,处斩刑;对于故杀,处斩刑;对于斗杀,处绞刑;对于误杀,减斗杀一等即流三千里论处;对于戏杀,减斗杀二等即徒三年论处,对于过失杀,因属于过失犯罪,允许以铜赎罪。

  (3)唐律在量刑的规定上注意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一般是故意犯罪处刑从重,过失犯罪处刑从轻,这表明唐律已经注意行为人的主观心理动机对量刑产生的影响。同时,唐朝对于过失犯罪的情形也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即对其杀伤人的行为结果没有预见,原无杀伤人的动机和目的,表明行为人没有犯罪的故意,因此应当减免刑罚,并允许以铜赎罪。这表明,唐律区分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情形,并按照情形分定了过失杀的处断,进一步体现了唐律对行为人过失状态下的高度认识。“六杀”理论的出现,反映了唐代刑法的完备与立法技术的发展。

  五、论述题

  70.【参考答案】

  司法又被称为“法的适用”或“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这种专门活动是以国家名义实现其司法权的活动,属于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在国家全部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司法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实施法律的活动,其性质表现在:

  (1)司法的被动性。行政权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行政权的运行总是积极主动地干预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而司法权以“不告不理”为原则,非因诉方、控方请求不作主动干预。在没有人要求作出判断的时候,显然是没有判断权的。否则,其判断结论在法律上属于无效行为。

  (2)司法的中立性。行政权在它面临各种社会矛盾时,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司法中立是指法院以及法官的态度不受其他因素,包括政府、政党、媒体等影响,至少在个案的判断过程中不应当被这些非法律因素所左右。行政权鲜明的倾向性往往来源于这样的事实:政府总是更关心自己的行政目标和效率。因为行政权代表国家,具有官方性。而司法权则是权利的保护者。如果同一机构忽而忙于维护国家利益,忽而又将国家利益弃置一边,忙于维护正义,显然极不协调。只有判断者的态度是中立的,才可能产生公正、准确的判断。

  (3)司法的形式性。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而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相对于国家权力的目标,诸如政治局势稳定、经济效益增长、道德秩序健康、民众生活安宁等,行政权结果的实质性是指行政主体期望和追求百分之百地符合这些目标(尽管这是无法实现的),而司法权并不直接以这些实质目标为自己的目的,它是以制定法既定规则为标准,以现有诉讼中的证据(法律专家所谓的“事实”)为条件,以相对间隔于社会具体生活的程序为方式,作出相对合理的判断,以接近上述那些目标。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行政执法不具有程序性要求,只是司法过程对于程序的要求更严格、更具体、更精确。

  (4)司法的专属性。行政权具有可转授性,司法权具有专属性。行政权在行使主体方面,可以根据行政事务的重要程度、复杂程度指派行政人员或授权给非政府人员处理,比如委托给民间组织、自治组织处理原本属于政府的事务。对于司法而言,承担判断职能的主体只能是特定的少数人,而不应当是其他任何人,其职权是专属的。因此,司法权不可转授,除非诉方或控方将需要判断的事项交给其他组织,如仲裁机构。

  (5)司法的终极性。行政权效力具有非终极性,司法权效力具有终极性。行政权虽然具有强大的管理能力,但是它是否合法、合理,不能由行政权主体自己进行判断,因此需要由行使判断权的司法机关进行判断,司法审查权由此应运而生。行政处理虽然具有效力上的“先定力”、“执行力”,但是一旦被司法审查,那么其效力随审查结果而定。行政权只有在少数场合才具有终极性,如我国专利权终局认定权属国家专利局。司法权的终局性意味着它是最终的判断权、最权威的判断权。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