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申论中的“对策有效性分析”
对策题在申论的考核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公务员的职责就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服务人民、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申论考试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年来政府执政的方式和申论考试题型的变化来看,对策有效性分析成为命题人 的新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各种新的现象和问题不断地涌现。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为了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科学和合理,如今的政府广开言路,越来越重视专家、学者所提出的政策建议。然而由于专家、学者的建议往往是从自己的领域来考虑,在全局性的把握上可能会有不妥之处,而执政者所出台的政策要照顾到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以及其它方面,因而政府工作人员就需要对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对策进行筛选,这就是对策有效性这一题型在申论试卷上出现的原因。
如何解答对策有效性分析?掌握分析标准是关键!
什么样的对策是科学的对策?什么样的对策是合理的对策?这就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考生只要找到了这个标准,“对策有效性分析”这个“拦路虎”就会变成“纸老虎”。
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常识性是判断对策科学的四个标准。
所谓的针对性,就是指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就像是奥运场上的射箭比赛,如果射在别人的剑靶而不是自己的箭靶上,弓拉得再满,射的环数再多也不会得分。因而,针对性是对策有效性分析中首先要考虑的标准。考生拿到题后首先要做的判断就是所提供的对策是不是针对问题而提出的。
可行性是指所提出的对策要符合给定职能部门的身份。例如09年国考,针对我国粮食问题提出的第四条对策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这一对策就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无奈--因为这两家机构有的是“钱”而不是“粮食”,他们身份决定了他们只能提供资金上的援助。由于没有粮食库存,“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使有心帮助也无能为力。
可操作性指的是对策不空泛。一个对策要有具体的操作步骤或内容才能有效的执行。口号式的对策听起来或许让人心潮澎湃,但操作起来却叫人困惑不已。
最后,对策的提出还必须符合常识性。不符合常识的对策很难想象在实践中是如何发挥“功力”的。
以上四个标准是从对策的内容来谈的。但申论的考试中还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在“对策有效性”的题目中可能也会考查学生的这一能力。例如09年国考的对策有效性分析中就要求考生指出对策在表述上的问题。不过在语言能力方面的考查较为简单,考生不必担心。
总而言之,“对策有效性分析”这一题型既符合现在行政日常工作的实际又能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需要考生加以重视!
直击申论写作误区,科学备战国考
对无数考生而言,申论得高分无疑是天方夜谭,无径可寻。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申论高分者虽然少,但毕竟是存在的。既然是存在的,就说明有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河北公务员考试网(www.hebeigwy.org/)指出申论写作中的常见误区,帮助广大备考人员科学备考。
方法和途径概言之,就是:在把握题目和材料的基础上,多加练习。方法非常简单,相信许多考生也明白,可为什么每次的申论分数还是那么的惨不忍睹?具体原因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个的小小误区,致使“小河沟里翻了大船”。
常见误区一:忽视,甚至轻视考前复习准备
很多考生都认为,申论无需复习,也无法准备,况且还经常会听到或遇到这样的情况:裸考50分,复习之后考30分。这也就更坚定了许多考生“申论复习无用”的思想。在他们看来,申论考察的都是一些热点的材料,属于文字性的东西,只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就一定可以考的不错。即使文字能力不强,那也是既定事实,短期内无法提升,所有也就无需准备,从而把所有的突破希望都压在行测上。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申论不仅可以准备,而且必须准确。申论的试题,有着一定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并且申论考试中涉及到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是面试的常考点。可以说,申论的复习备考不仅关系到笔试成绩的好坏,还关系到面试的成败。
常见误区二:惰性思维,辅导培训可“包打天下”
不少考生平时懒惰,认为有“包过”辅导班为自己保驾护航,一切都没问题。其实,这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
申论是一种能力测试。既然是能力的考核,便不能期望短期内就能有明显的效果。申论考试的特点要求考生平时注重理论学习和写作习惯的培养,关注时事与社会热点问题,勤于和善于思考问题,千万不要认为一次投资便会有全额的回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能为自己解决所有问题,这是过于天真的想法。老师传授的经验技巧,只有自己消化、吸收了,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考试时运用自如。所以说,辅导班能给大家的只是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只是给大家指出了通往公务员队伍的道路,中间的漫漫路途还需各位考生一步步的走下去……
常见误区三:常看热点,就能申论得高分
河北公务员考试网表示,申论一般以一个或几个社会热点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为载体,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这就使得许多考生误以为只要平时多看新闻、积累社会热点素材,就可以考好申论,孰不知申论不但要求考生对社会热点关注,更要求考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其反映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并要求给出相应的对策或措施来解决问题,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文字表述呈现出来,而相对应的题型都有其既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所以,平时只需多看新闻就能考好的申论的想法,是有些不切实际的。
由于申论考查的重点不是热点本身,这就要求各位考生在积累热点素材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于热点的表象,要注意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解决问题或完善改进的措施。
常见误区四:申论考试,有套路可循
有许多教材、或者所谓的专家,都认为申论文章有固定的套路。我们承认,因为材料是固定的,所以申论前面小题部分的采分点也基本是固定的。但是,作为申论主体的文章写作部分,由于题目没有限制,所以是没有什么固定模式的。当然还是要按照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写,但要注意各部分的详略得当。
文无定法,文章写作的方式和手法又岂止一两种。文章的形式也应该是气象万千的!只要按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内容,你可以尽情的挥洒才情。最好的文章都不可能是按照某种死板套路写出的模式化文章,这正所谓“无招胜有招”。
常见误区五:申论行文,“想当然”
在申论写作中,很多考生由于“想当然”,从而在题目、文采、内容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提醒大家,一定要重点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作文题目大而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考生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申论写作,都要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扯上关系,否则就是偏离主题。从而也就出现了一些诸如:论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等大而不当的标题。题目一定要结合题目和材料来命制,并且尽量具体可操作。
申论不需要文采。大部分观点论为:申论作文主要是考察应试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重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而不需要文采。其实申论作文是作为议论文安排的,要求作者一方面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去议论,另一方面也在检验考生的文字能力,况且在申论考试的大纲中有明确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所以要求考生在写文章的时候不可前篇一律,注意题目对文字表达的要求。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可以写的中规中矩,也可以写的文采飞扬,总之,一切以题目要求为准。
内容要面面俱到。许多考生不管题目要求,所有的文章都写的面面俱到。注意,这是文章写作,不是前面的客观题部分。客观题部分大多是按点给分的,需要我们写的全面。但文章写作不同,大部分题目要求“自选角度”、“角度新颖”、“选取一个角度”“深入论述,见解深刻”……这就要求考生不能再面面俱到,而要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
申论写作的误区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最后,提醒广大考生,误区不可怕,只要把握申论作答的根本“题目和材料”,多练多改(注意写一篇文章改三遍的效果绝对好过机械重复的写四篇文章),就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