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台风“菲特”重创浙江,宁波余姚等地瞬间成了重灾区,城区一片汪洋,交通中断,许多市民或等待救援或只能自救。一些市民,其中还有孕妇,三天没有东西吃;市面上物价骤涨,一些被困群众并不清楚去哪儿领取救灾物资,急需的是食物和水。
预警不力,救灾不力,市民基本靠自救……这是余姚突发水灾以来,我们听到得比较多的说法。当地政府也坦承,“对这次灾情估计不足,来得太突然,余姚几乎每年都会有台风,像去年的海葵,但都没有那么严重。”
天灾,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且我们也不能准确“估计”。但预防和应对它,则是我们必须要做,而且要尽力做好的事情。遗憾的是,近年来各地陆续发生大小暴雨灾害,少有交出合格答卷的。无情的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揭开了藏在地下的公共设施弱不禁“涝”的真实面容。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对于已经发生的预警不力、应急不力、救灾不力的问题,事发地区官员应“菲特”刮出城市应急短板。
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面临特大地震、特大洪水、城市运行大面积障碍、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网络安全、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核事故、局部战争冲突等复合型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现实挑战。在此背景下,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我国现有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与全社会对公共安全保障的需求严重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决策、协调、执行中存在的严重障碍越来越明显。
[措施]
第一,要求城市管理者有以人为本的自觉、未雨绸缪的智慧,将灾害应对机制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重要日程。暴雨、内涝、高温、雾霾等气象灾害,之所以能轻易地造成严重损失,与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失衡的发展方式有关。要面子不要里子,见物不见人,是不少城市在灾害面前弱不禁风的症结所在。一座宜居而文明的城市,不能只有巍峨的大楼、闪烁的霓虹,还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供水供电网络等,有科学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协调联动的应急预案等。从“菲特”的警示来看,预警机制亟须打通信息梗阻,将气象信息有效传达给公众;应急预案还需更加敏锐、更加精细,为公众提供及时的行动指引。中公教育版权
第二,提升突发灾害应急能力,也需要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尤其在那些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地区,这更成为一门公民“必修课”,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整体来看,构建权威高效、平灾结合、平战结合、职责明晰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为这些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显着特征,其具体表现:
一是加强最高领导机构的权威性,提高快速的应急决断能力。
二是构建或完善从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组织,统一加强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中公教育版权
三是加强和完善应急资源的共享集约管理,促进应急管理体制的平战结合、平灾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