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季学期结束时。原本很常见的期末评语现在居然成了十分棘手的问题,南京一小学规定给学生写期末评语不能写坏话、只能写好话,评语还要“三堂会审”,年级组长看了校长看,让笔者都为老师捏着一把汗。
诚然,摆脱千篇一律的陈旧期末评语模式,认真、细致地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特点书写评语,挖掘孩子身上的长处,亲切、幽默、个性化的学生评语、会有助于孩子们树立自信,健康成长。但不能写坏话、只能写好话的期末评语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拥有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人”,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对待个体与整体、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则至关重要,在以正面鼓励为主的前提下,注意方式方法,善意地、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当是学生从始至终不可或缺的课程,而“期末评语禁写缺点”是片面夸大赏识教育而忽视批评教育的误区。
据介绍,学校这样做是有苦衷的。因为有的家长见不得孩子的评语里有不好的话,认为老师指出孩子的缺点是打击了孩子的自信,有的家长要求老师改评语,还有的家长因此投诉学校投诉老师。为避免冲突,学校因此干脆要求评语里不写坏话。现在的学生大多具备独生子女特征——处于家庭中心,倍受宠溺,自我意识强,但与人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弱。家长要求老师不得说孩子一句缺点,殚精竭虑地为孩子营造一片好话的童话世界,不但连学生自己都看到脸红,“老师把我写得太好了,都有些不像我了。”,让孩子对自己对世界产生美丽的幻觉,也让老师战战兢兢,唯恐惹出麻烦,不敢履行正常的教育职责,严重干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权利,然而,这种听不得一句坏话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
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唯表扬不批评”的教育误区,“禁写缺点”的学生评语就是这种教育理念的缩影。尊重学生,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观念固然值得推广,但赏识教育与适度批评并不矛盾,因为没有批评、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其实也有一些家长认识到,当下的学生不能仅仅是赏识教育,也需要挫折教育。适当提醒孩子的缺点,才能够让他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发现、赏识、引导的作用之下,让孩子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世界观,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那种一味满足部分家长的“偏执要求”,无视教育科学规律的“禁写缺点”的学生评语,凸显了迎合、无奈的教育困境和浮躁功利的教育缺陷,“禁写缺点”的评语,文过饰非,言不由衷,人为地降低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和认识能力,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当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