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
每日时评:“重点班”令教育公平变味
http://www.hebeigwy.org 2012-09-11 来源:河北公务员考试网
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然而,记者探访发现,“重点校”在广州一直如暗流涌动,并未绝迹。
对家长来说,选择好的学校和重点班,就是给孩子的成长之路上了一道保险。既然企求未来有更具确定性的投资回报,必然现在得有更大的资本投入。家长要通过一切关系去找校长和老师,托人情送礼,稍有疏忽,可能孩子落错车,未来几年的命运就会迥然不同了。
择班最终是要择师,重点班就是要获得“好老师”。本来一所重点学校师资水平都不会差,可是还需通过教龄等指标来个三六九等之分。教师被固化和标签化后,就会成为设立重点班的资源。其实这里头也未必无风险,因为只要老师是个活人,必然就有其优势劣势。这位老师上课循循善诱,但创新能力可能较差,有的老师高瞻远瞩,可学生未必能跟得上,抑或有老师能带领学生考高分,却未必是在提高学生素质,甚至一个不给学生硬性压力的老师,反被认为可能不是一个好老师。
学生教育是个复杂丰富的生命历练过程,绝非“种瓜得瓜”的种植活动。一个思想民主、视野开阔的老师,对孩子的一生教益无穷。然而,在上级指标和分数第一的教鞭之下,老师居然得像汽车发动机一样,有排量和功率的划分。学校首先要把“非富则贵”的学生拢在一起,然后找一批能教出高分的老师匹配。这令丰富的教学互动与思想交流,沦为了给什么汽车配什么发动机的机械模式。与其说这是教育的成功还不如说是文明的退化。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世界各地都有的现象,恐怕很长时间都难以消失。作为公众,当然不会去要求平均主义,因为这会带来更大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灾难。但是作为政府,需要的是激发教育体系里教师队伍的活力和流动性,打破人为的区隔,让所有人都有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更远的说,这事关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
试想一个老师如果不能对各类学生都发挥教书育人本领,其资格也是有问题的。更严重的是,如果老师在学校“钱规则”驱使下,形成以重点班老师为荣的风气,必然固化一种趋炎附势的投机心态。重点班的老师能得到家长的优厚供养,而普通班可能连班级活动费都紧巴巴,重点班享有更多的社会特权,而普通班的学生是“二等公民”。如此学校必然陷入“富贵即优秀”的理念中,哪怕最后以重点班、分数和获奖推出了一批“社会精英”,也是以损害教育普遍公平精神为代价的,后患无穷。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