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选择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是冲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去的。不过,西安有些富裕的家长,明知子女成绩不好,仍要花6万、8万元报名,其目的并非让孩子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而是为了让孩子结识好同学,以备日后办事有“硬关系”。继“拼爹”后,“拼同学”成为流行词。(8月5日《三秦都市报》)
看到这些家长的小算盘,不得不叹服他们的深谋远虑。孩子还这么小,就想着怎样给他们罗织人情网、铺好关系路子,可谓用心良苦。不过,如此为子女投资“拼同学”的行为,显然是不应该被提倡的,对人情关系的依赖和迷信,无疑是在给子女传输错误的价值观。
民众为什么会迷信关系?关键在于关系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关系不但是捷径,更是让你在不公平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魔法棒。这些为子女投资“拼同学”的家长们,显然深谙其中的奥秘,而之所以会依赖和迷信关系,恐怕是因为这些家长要么吃过关系的苦,要么尝尽了关系的甜头。无论哪种,都足以催生他们“搞好关系从娃娃抓起”的动机。
在现实的生活中,少数人尝着人情关系的甜头,而大部分民众则为这种人情关系制造的不公平埋单。很显然,基于利益合谋的关系网络的存在,是不利于社会公平实现的,唯有法治等公共契约和伦理,才是保障社会公平的基石。但,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国人并不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怎样才能比别人有更硬的背景、更广的关系。于是乎,家长投资孩子“拼同学”的荒唐也就堂而皇之上演了。真不知道,今后由这群从小接受这种价值的一辈主导的社会,将会是个什么样子。难以想象,也不敢想象。
家长这种“人际关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谁又能说家长的做法不是用心良苦呢?如果这个社会由契约伦理和法治规章等理性思维所主导,如果竞争的环境靠的是能力而不是关系,如果不是那些有背景的人鸠占鹊巢让那些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们空对机会的背影哀叹、壮志未酬……那么,家长们也就没有必要打这样的小算盘了。
“拼同学”,无疑是人情社会孕育的怪胎,其所折射的,正是一个失去原则和理性、迷信捷径和手段的社会生态。而现在,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正由成人世界向孩子们的世界蔓延。而这种精神瘟疫的蔓延,对于公平社会的建立,无疑是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