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每日时评:三公账单要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
http://www.hebeigwy.org       2012-07-20      来源:环球时报
【字体: 】              

  近日,中国公共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国务院发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和中央部门19日起公布“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对于财政信息公开,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共识,即公开是一般情况,不公开是特殊情况,且“特殊”的范围应通过法定程序严格划定。这种共识的形成,无疑说明中国社会转型正在出现实质性的进步。


  不过,与这种社会进步相比,一些机关部门仍固守把“公共”性质的财政开支信息当成机密的观念,所提供的财政信息和数据要么缺乏明细内容,要么对部门人数等情况语焉不详,所以公众对这些数据保持某种程度的疑虑不足为奇。


  财政信息公开,其实就是让公众看看政府部门怎么花钱,这不是一件难事。在一些国家,公众可以上网查看政府预算报告、预算数据和决策过程,在书店报亭购买相关文件,甚至还有民间人士创建网站供公众查询“政府怎么花你的钱”。与这些国家成熟的财政信息公开经验相比,笔者一直认为,中央部门这几年试水公开“三公”经费,只是中国财政信息公开迈出的“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仍需正视两个现实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整个财政信息公开规则化的进程。


  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首先会遇到“权力的傲慢”。对于各种财政预算报告,常有人抱怨“看不懂”,其中不乏参与审定预算报告的人大代表。其实看不懂不是理由,预算报告没有高科技含量,西方国家的议员也不都是财经专业人士,我们的人大代表们水平并不低。说到底,预算或财政信息让人“看得懂”只是个技术问题,提供数据者需要改变方法,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把财政信息表达出来。如果把抽象数字具体化为支出项目,把如盖楼、铺路、架桥等究竟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写明白,相信不会有人看不明白。


  其次,推进财政信息公开,还要面对公众中存在的冷漠问题。虽然公开“三公”目前很受社会关注,但一些人的“看客”心态也应重视。有人是因为过去中国社会财政决策透明度低,进而缺乏参与意识,有人则是一度积极参与推动信息公开,但质疑与意见没有得到积极回馈,转而消极对待。这两种结果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如果公众普遍不关心,财政信息即使公开了也没多大用。


  值得欣慰的是,一提信息公开,肯定能得到社会大部分人的支持,这说明中国社会已经进步了,而以前政府财政信息是否公开,是没有多少人操心的。目前,中国社会的透明化程度仍比较低,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规则化程度不高,解决的办法只有改革,从信息公开开始起步,一步一个脚印,没有捷径可走。从某种意义上说,促进财政信息公开,是促进中国社会进步最好的一个实践活动,强过“空谈民主”。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