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每日时评:“人民”和“改革”贯穿温家宝十年记者会
http://www.hebeigwy.org       2012-03-15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十年来,温家宝总理最后一次记者会,内容一如既往地丰厚而解渴。

  

  总理的答问,仍然坦率真诚,甚至直言不讳,没有回避任何敏感问题。不管是国内记者问他对网民向他“拍砖”怎么看,还是外国记者问他政治体制改革或是“王立军事件”,他都不打太极,正面回应。显然,对政治经济诸般国事,他烂熟于胸,除了在问及外交时要谨慎地看看书面材料外,他几乎都是脱口而出。整个答问过程,较往年多了一些任期将满时总结和回顾的内容,在理性中也不乏富有感情色彩的表达。

  

  如果,我们要从记者会中寻找贯穿十年记者会的关键词,或许就是“人民”和“改革”。

  

  开宗明义,温总理就以他惯常的典雅的语言风格,表达了“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意愿。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总理就已经把“人民”二字重复了十次之多。

  

  从2003年温总理第一次记者会时称,“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到2006年坦承“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人民的儿子”, “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既来自鼓励,也来自批评”; 2007年,“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2011年又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一直到今天,“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的成绩弥补我工作上的缺憾……”总理把“人民”二字一直顶礼膜拜、敬而重之的诚惶诚恐,溢于言表。

  

  行将卸任,温总理的话说得很重,没有居功自傲之色,相反,还反复强调自己的“缺憾”、“痛苦”、“歉疚”,甚至希望求得人民的“谅解和宽恕”。大国总理,固位高权重,同时更是人民公仆,以服务人民为天职——由周恩来始创的“为人民服务”的总理即公仆精神,而今一以贯之,发扬蹈厉。

  

  如果,每一位中国官员,都有对人民有这样一种谦卑心态,有这样一种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即便工作中有点遗憾和过失,也会得到人民宽谅。

  

  中国共产党除了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本来就没有、也不应该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希望个别淡忘了这一点的一些党政官员,从温总理对人民好恶朝乾夕惕的态度中,重新端正认识,不要忘了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是为什么出发、宗旨与目标何在。如果对人民的意愿没有敬畏之心,人民就会对你有惕惧之意。

  

  当然,最终能够端正官民地位、回归党的宗旨的,还是要靠政治体制改革。而这,也是温总理在记者会和各种场合一再提及的又一关键词。

  

  他直言不讳,要解决腐败问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他的话再一次说得很重,甚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而这一点,其实温总理在十年中也在反复强调。

  

  2004年,他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2005年,他说,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也要靠改革,“有些问题早改比晚改好,否则积重难返”;2008年,又说,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2010年,他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在我在任的最后几年,我将为这件事情尽最大的努力”,“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2011年,他提醒,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可以看出,温总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语气一年比一年峻切、急迫,危机感深重。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的程度和力度,决定中国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